蘭嶼飛魚的故事 ‧ 感恩與傳承
有一天奶奶到她孫女兒位於屏東的家作客,為她帶上了家鄉蘭嶼的飛魚為她煮湯。在奶奶差不多煮好的時候 ,再從冰箱內取出飛魚眼睛跟內臟放進湯水裡,她對孫女兒說這樣做是為了向飛魚感恩,在魚離開塵世時都是完整的。
事實上每年到飛魚的季節,一群群的飛魚來到他們的土地,供應了比他們所需的食物,尤其是在食物取之不易的昔日,蘭嶼居民對飛魚都是衷心感激。更有說有人還會用海水去煮飛魚,目的是讓牠在離開時仍在自己熟悉的地方,這亦充分表現出對於家鄉的熱愛之情,由自身更推展至其他生物。
![]() |
達悟族的拼板舟 (圖 /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) |
另外還有一件事是關於生物的持續發展,當地的老人說捉到不夠十一公分的飛魚就會放回大海,長大的魚才會被抓。在老人的口中說出來時,感受到那份傳承的意義之重,意思深了一層。
聽完之後有一點點感動,人與環境之間互相尊重與共存,確實是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。
聽完之後有一點點感動,人與環境之間互相尊重與共存,確實是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。
文|圖|冠業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