呢條路線幾多星?其實係有客觀標準




A君:今個星期六我哋去行大城石澗好唔好呀?

B君:Err….. 大城石澗幾多星架….?

A君:某某網站話條澗1星咋喎

B君:……..
行得山多,你有無試過同人有過類似嘅討論?如果你都問過人哋呢啲問題、或者畀人問過呢啲問題,你有無發現其實呢啲問題都有問題?
例如:
(a)嗰啲代表“難度”嘅星星,係邊個訂出嚟嘅呢?同埋係畀邊個人睇?要過一條斑馬線對於一個成年人嚟講係完全無難度,一粒星都畀多佢;但對於一個三歲小朋友嚟講,要自己過馬路又唔畀車撞死,呢個已經係一個“5星級”嘅task… 行山徑嘅呢啲星星,係畀新手睇定係高手睇架呢?
(b) 石澗又有1-5星嘅路線,郊遊徑又有1-5星嘅路線;咁一條1星嘅石澗嘅難度,係咪等於一條1星山徑嘅難度?如果係,咁咪即係行嗰條石澗同行一條石屎路無分別?如果唔係,咁1星嘅石澗嘅難度等於幾多星嘅山徑?有無方程式可以做換算?
(c) 假設呢條行山徑有3星,咁即係我要帶幾多水、帶幾多嘢食?我要預行幾耐?一條3公里嘅行山徑佢又話係3星,一條30公里嘅行山徑佢又話係3星… 究竟呢啲“星星”係點訂出嚟架?
如果你都有思考過呢啲問題,你就會發現,其實最根本嗰個問題係:呢啲雜誌、網站所制定嘅“星星”難度指標,係根據咩嘢標準去畀分?唔好以為幫路線嘅難度畀分係兒戲嘅事,自己“feel like”條路線有幾難就比幾多分——咁兒戲嘅話,一嚟因為你嘅評分無根據任何客觀標準,人哋睇左其實都唔知條山徑係咩樣,有評分等於無評分;二嚟如果有人真係信晒你嘅評分,結果行咗一條你覺得好易,但原來對攀登者技巧有好高要求嘅路線,佢無準備好,就會出意外,到時就累死人。
認真地講,求其做,呢啲“星星”評分只係一啲喺網絡上譁眾取寵嘅伎倆,隨時害人不淺;但如果做得好,呢啲難度評分可以向登山者提供有用嘅資訊,等佢哋做好充足嘅準備,減少意外發生嘅機會。
你以為淨係得某某雜誌先識得幫山徑難度評分?其實為登山線路嘅難度評級呢個做法由來已久,由世界上第一本guide book出現開始,登山界已經不斷為唔同嘅攀登線路制定難度評級,因此發展出好多唔同嘅評級系統。呢啲系統表達嘅模式同時下好多網絡雜誌嘅所謂評分好似,都不過係幫一條線路打個分數姐;但好唔同嘅係,人哋呢啲評分系統係真係“有base”、有客觀標準,熟悉呢啲系統嘅人,係真係可以根據呢啲分數去推測某條路線嘅難度架!


全世界唔同國家嘅政府,都會為自己管轄範圍內嘅登山路線做難度評分(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都唔例外)。“如何為登山徑難度評分”甚至係某啲大學教授嘅研究題目嚟添。所以其實登山路線評級大有學問,今日,就等我哋一齊睇下,釐定登山路線嘅難度,有幾多種方法!
喺2007年,時任Project Officier嘅Alvaro Arias,幫澳洲政府嘅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做咗一個好詳盡嘅概覽,羅列咗澳洲、紐西蘭、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南非同愛爾蘭呢幾個國家嘅政府,喺自己國家公園入面實施嘅山徑難度評級系統。嗰篇報告嘅題目叫《Overview of Existing Walking Tra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》——如果你淨係識得睇完某網頁嘅評分,然後就同人哋講嚟緊星期六要行嗰條山路有幾多星,但當人哋問你3星即係有幾難你又答唔出嘅話,咁就真係應該上網搵呢份報告嚟睇下,開下眼界。舉個例子,澳洲政府將行山徑難度分做6級,頭3個級別嘅意思如下(係呀,人哋啲級別係真係有意思架):
一級路線:
簡介:給予大量遊客行走的機會,當中包括行動不便人士。設施充足;遊客有大量機會學習自然知識(包括告示牌及傳單)。在路上會經常遇上其他遊客。
路況:堅硬而開闊的路面(闊度1.2米或以上),適合輪椅使用者。保養良好,極少破壞。
斜度:平坦至微斜,有樓梯的地方會有斜板可供行走。
路標:用作指路或公園管理的指示牌會大量出現;交叉路口會有箭嘴指示。
建築物:有觀景台、椅子、欄杆等設施;山徑旁一般不准露營。
山勢:登山人士無須任何經驗。
天氣:不適用
二級路線:
簡介:給予大量遊客行走的機會。設施充足;遊客有中等至頗多學習自然知識的機會。在路上不時會遇上其他遊客。
路況:一般都是人工的硬地;闊度最少有0.9米。保養良好,極少破壞。
斜度:斜度一般不超過1:10,只有極少量樓梯。
路標:用作指路或公園管理的指示牌會經常出現;交叉路口通常有箭嘴指示。
建築物: 可能有觀景台、椅子、欄杆等設施;山徑旁一般不准露營。
山勢:登山人士無須任何經驗。
天氣:不適用
三級路線:
簡介:輕微人工化的自然環境,需要一般程度的體能。人工設施、路標等不常見。遊客可以有機會親身感受自然環境(只有少量告示牌和小冊子)。偶然會遇上其他旅客。
路況:一般是稍微經過改造的山徑;部分是硬地。山徑闊度不一,少於1.2米。偶然有少量障礙物。
斜度:某些路段斜度可能超過1:10,但一般來說在1:10以下。有時候可能會出現大量樓梯。
路標:只有少量告示牌;某些地方可能會有指示方向的路牌。
建築物: 除了關乎人身安全或環境保護的情況外,一般不會有人工設施;;山徑旁一般不准露營。
山勢:旅客不需有穿越密林的經驗,但要有基本程度的登山技能。常見的自然災害包括斜坡、不穩定的路面、少量位置需要渡河。
天氣:有風雨的話,登山者定向的能力和安全可能受到影響。
如果想知道澳洲第四至六級路線嘅定義,可以隨時download返份報告落嚟睇睇。你以為澳洲政府將難度評級列到咁詳細,已經係去到好盡?仲未算,喺1999年,南非University of Pretoria嘅 Leon M. Hugo教授,甚至寫咗一份研究報告,講述點樣可以用一條方程式,淨係睇住一張地形圖,就可以計算出行一條山路會消耗一名登山者幾多能量,仲建議用能量值嚟做山徑難度嘅評分添!總括而言,不論係喺大學做研究定係政府管理國家公園,佢哋一般會用以下準則去釐定一條攀登路線嘅難度:
1. 路線嘅長度
2. 路線需時
3. 山徑嘅闊度
4. 路面平唔平坦
5. 斜度
6. 路線有無客觀風險或自然災害
7. 路牌指示嘅多寡
8. 洗手間嘅多寡
9. 遮蔽物(例如涼亭)嘅多寡
想知道一套你用開嘅“星星”系統係咪一套好嘅系統,其中一個方法就係揀一條路線,睇下佢有幾多星,然後試下可唔可以根據星星數量去推測出以上九項指標嘅狀況。舉個例子,如果有個網站同你講,一條“大東山>鳳凰山”嘅路線難度有4星,你可唔可以即刻推斷出條路線有幾長、有幾斜、有幾多路牌、條路平唔平坦….?當然好難有一套完美嘅評級系統,可以畀你一睇就完全知道晒成條路線係咩樣;但如果有一個評級系統,係你攞住佢畀你嘅分數,你仍然對於你要行嘅路線幾乎一無所知,咁嗰套系統,又有乜用呢?
下面畀多個喺香港會有機會用到嘅評分標準畀大家參考下,係漁農署自己為主要行山徑制定難度評級嘅評分系統。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安全上山,安全落山——
漁農自然護理署“郊野樂行”難度評分
難度值:1-4星
計算方法:
1星
2星
3星
4星
長度
< 5公里
5-<11公里
11-<16公里
>=16公里
時間
< 3小時
3-<5小時
5-<7小時
>=7小時
坡度
上落<=100m
101-250m
251-500m
>=500m
路面狀況
平坦易行
有少量梯級
路窄多級
頗多梯級
綜合難度= (長度+時間+坡度+路面狀況)/4
參考資料:
Arias, A. (2007). Overview of Existing Walking Tra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: Walking Trails Class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Project.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, Victoria, U.S.
AFCD (2014d). Trail List: Grading Reference. Retrieved on 27 Aug 2017, from http://hiking.gov.hk/eng/trail_list/Grading_Reference.htm.
Hugo, M. L. (1999). Energy equivalent as a measure of the difficulty rating of hiking trails. Tourism Geographies, 1, 358-373.
注意:本文章純屬作者個人見解,並不反映香港野外訓練中心或其他相關機構的立場或意見。
圖|文:Peter

留言

熱門文章